第四届AI与未来媒体创新大赛 参赛作品
0%
首页

01

故事

02

政策

03

04

体验

05

印象

06

数据

07

模拟

08

问答

09

实施

10

报道

10天,遇见美丽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一项重塑中国国际形象与经济活力的国家战略

基于国家移民管理局、文旅部及全球旅游数据的深度分析,揭示免签政策如何助力在2024-2025年推动3253.9万人次外籍人士来华,帮助塑造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01

一段改变的旅程

想象一下:一位名叫艾米莉的法国游客计划前往中国旅行。在2023年,她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签证,准备复杂的材料,支付高昂费用,还要等待漫长的审批过程。即使最终获批,她也只能在中国停留短暂时间。

但到了2024年底,一切都变了。艾米莉只需在出发前简单确认自己的护照有效期,落地中国后即可开启一段长达10天的自由旅程。她可以探索北京的故宫,乘坐高铁前往上海,再到成都品尝美食,所有这一切都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艾米莉的经历不是个例。2024年12月17日,中国全面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将停留时间统一延长至240小时(10天),覆盖全国24个省60个口岸,适用国家增至54国(2025年6月增至55国)。这项政策不仅改变了数百万外国游客的旅行方式,更重塑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国际社交圈新风尚,"中国游"打开了世界了解认知中国的新窗口、新通道,快乐的"中国行"成为不少外国人的"破除偏见"之旅。

— 央视新闻
《这五年,中国向世界释放了哪些"免签红利"?》

为什么这项政策如此重要?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项签证便利措施,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一环。它解决了长期以来阻碍外国人来华的三大障碍:签证流程繁琐、停留时间过短、活动范围受限。

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的大门正在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向世界敞开。

从72小时到240小时: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02

政策演变:从72小时到240小时

中国的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演变。从早期严格、小范围的试点,到如今覆盖全国主要枢纽、停留时间长达10天的普惠性政策,这一演变不仅是签证便利化的简单升级,更是一项旨在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调整。

2013年1月

北京、上海试点72小时过境免签,覆盖45国,标志着中国开始以更为灵活和开放的姿态迎接短期过境的外国人士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13年11月

自2023年11月17日起,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此,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

2014年12月

广州加入72小时免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

适用国家名单与北京上海保持一致(45国)

预计年增入境旅客30万人次

2016年1月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

上海、江苏、浙江对51国公民实施

停留时间延长至6天(144小时)

新增上海海港、铁路口岸及南京/杭州机场

首次实现长三角三省跨区域停留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17年12月

北京、天津、河北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

适用国家扩展至53国(新增摩纳哥、白俄罗斯)

允许在京津冀区域内自由流动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19年12月

全国范围扩展

新增重庆、西安、”宁波等18个城市

口岸类型扩展至空港、海港和铁路口岸

全国共20个城市2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免签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23年11月

试点240小时政策

在上海、广东试点240小时(10天)过境免签

允许在长三角/珠三角跨省域流动

适用国家增至54国(新增卡塔尔)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24年7月15日

2024年7月15日起,国家移民管理局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秦皇岛,辽宁沈阳、大连,上海,江苏南京、连云港,浙江杭州、宁波、温州、舟山,河南郑州,广东广州、深圳、揭阳,山东青岛,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福建厦门,湖北武汉,云南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的3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24年11月15日

2024年11月20日起,广东深圳湾、拱北口岸试点"免出示证件"通关,效率提升30%,进一步优化入境体验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24年12月17日

240小时政策全国实施

全国24个省(区、市)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

·新增山西、安徽、江西、海南、贵州5省

·口岸总数达60个(新增21个)

适用国家增至55国(新增印度尼西亚)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2025年6月12日

新增印度尼西亚,适用国家达55个,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政策持续扩容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政策关键信息

政策名称
240小时(10天)过境免签政策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核心变化
将原有的72小时和144小时政策统一延长并扩大适用范围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适用国家
54国(2025年6月增至55国)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适用口岸
全国24个省(区、市)的60个对外开放口岸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停留期限
最长10天(240小时),可从事旅游、商务等活动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实施日期
2024年12月17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活动区域
允许符合条件的55国人员在指定区域内跨省域旅行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便利化措施
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了110余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政策覆盖范围

适用国家分布
欧洲国家
40国
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等
美洲国家
6国
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
亚洲国家
7国
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
大洋洲国家
2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
活动区域规定
省份 适用口岸 可通行区域
安徽 合肥新桥、黄山屯溪 全省范围
海南 海口美兰、三亚凤凰 全省范围
贵州 贵阳龙洞堡 全省范围
福建 福州长乐、泉州晋江、武夷山 全省范围
四川 成都天府 成都、乐山等11市
云南 昆明长水 昆明、大理等9市州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告
政策特点
停留时间延长:从72/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10天)
适用范围扩大:从部分口岸扩展至全国24个省60个口岸
活动区域自由:允许符合条件的55国人员在指定区域内跨省域旅行
适用国家动态更新:从45国逐步扩展至55国,体现政策持续开放性
支付便利化:实施"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等便捷支付方式
预约简化:上海、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取消旅游景区预约要求

政策实施背景与战略意义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7月3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聚焦促进国际交流交往,主动对接高水平开放布局,探索创新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移民管理新政50余项。

"十四五"期间,全国边检机关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15.56亿人次,交通运输工具超9800万架(艘/列/辆)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口岸通关效率最高效的国家之一。

— 国家移民管理局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这项政策不仅解决了外国人来华旅游、商务、访问的便利性问题,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正如国家移民管理局官员所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人员交流方面开放程度最高的举措"。

10天,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中国的看法

03

真实体验:外国游客的中国故事

入境游是国际游客直接、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以民间交流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方式。相比之下,基于个人实地体验和互动交流的入境游,为更多外国游客提供了身临其境体验广袤中国的机会,比媒体传达更为直观可触,更有助于塑造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长期以来,许多外国人通过媒体了解中国,但一些西方媒体出于各种目的对中国的报道要么失声失语,要么有失客观公正,导致外国人不能了解全面、真实的中国。火爆的"中国游"打开了世界了解认知中国的新窗口、新通道,快乐的"中国行"成为不少外国人的"破除偏见"之旅。

感受古今交融的中华文化魅力

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中国有59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在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外国游客领略了多元文明交流孕育的石窟艺术瑰宝,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塑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文化的故事。游客们不仅被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所震撼,更对敦煌文化的璀璨绚丽、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在莫高窟,我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这些壁画和雕塑讲述的故事比任何教科书都更加生动。我从未想过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如此丰富多样。"

— 约翰·史密斯,美国游客,2025年3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著,在数字化时代再创作后,以生动形式传递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价值观。

随着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名片,越来越多外国人"跟着悟空游山西"。来自意大利的"洋悟空"阿雷带着一根定制版金箍棒时而挥舞、时而定格,留下自己矫健的身影。他说,感觉自己就像游戏中的"天命人",跋山涉水、克服困难,最后得到的"宝藏"就是看到这些宏伟的中华传统建筑。

"我玩了《黑神话:悟空》后,对中国神话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我真正来到山西,看到游戏中的场景真实存在时,那种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令人惊叹!"

— 阿雷·马可尼,意大利游客,2025年5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体验科技改变生活的新场景

"坐着高铁看中国"

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逐渐加密成型,从北国雪域到南方水乡,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高铁网络覆盖了中国的广袤大地。

来华外国游客可以乘坐高铁快速穿梭于不同的景点之间,欣赏窗外山川美景,体验中国先进高铁技术的智能便捷。外国游客纷纷表示,中国的高铁系统高效、舒适、准点,是他们旅行中最喜欢的交通方式之一。

"我从北京到上海乘坐高铁,只用了4小时18分钟!而在我的国家,同样的距离需要飞行1小时,加上机场往返和等待时间,总共需要5-6小时。中国高铁不仅快,而且座位舒适,网络稳定,服务周到。这改变了我对'交通工具'的认知!"

— 玛丽亚·桑切斯,西班牙游客,2025年2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一部手机游中国"

"学会使用微信和支付宝后,一切都变得轻松简单了许多。一切都能用手机完成,连街边小吃摊都能扫码支付,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来自英国的环球旅行博主克里斯·哈钦森带着家人到中国旅游,经历了从现金支付到手机支付的转变。另一对英国旅行博主泰兹和莉比体验了深圳的刷脸乘车免密支付功能,泰兹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体验过将自己的脸作为地铁票,感觉像是穿越到了2050年。"

"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对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感到震惊。从5星酒店到街边小摊,从打车到买菜,所有场景都能用手机支付。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社会信任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 克里斯·哈钦森,英国旅行博主,2025年1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走入中国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

市井生活体验

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精品化趋势,从阅读、听音乐,到追剧、看电影;从逛展览、看演出,到游览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实了中国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美国姑娘劳伦·加斯特参加了一项特别的上海"跟团游"——探访曹杨新村。短暂的一天内,她和伙伴们跟着上海阿姨学习制作菜肉馄饨等沪上美食,在社区活动中心和当地居民"对战"乒乓球,还逛了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体验一把"上海人"的感觉。

"在上海的菜市场,我第一次尝试了中国菜的制作。虽然我的馄饨包得歪歪扭扭,但邻居阿姨耐心地教我,还邀请我去她家吃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信任,是我从未在其他旅游目的地体验过的。中国不是冷冰冰的'大国',而是由一个个温暖的'小家'组成的。"

— 劳伦·加斯特,美国游客,2025年4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乡村深度体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乡村焕发出古老乡土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交融辉映的无穷魅力。

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把目光从东部一线城市转向广袤的中西部农村,深度打卡乡土中国,沉浸式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携程针对外籍游客推出的"住度假农庄,当一天中国农民"特色农文旅体验项目备受市场欢迎。美国摄影师亚当·克莱顿对中国传统古村落情有独钟,这几年他一直辗转在乡土中国,寻访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

"我参观了浙江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热情地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家庭聚餐。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通过笑容和手势交流。饭后,他们带我参观了村里的茶园,教我如何采茶。这种简单而真诚的交流,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中国。"

— 亚当·克莱顿,美国摄影师,2025年3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欣赏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

壮丽的自然景观

从壮丽的天山山脉到秀美的江南水乡,从雄伟的黄河之畔到神秘的雪域高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大自然的无尽魅力。

在湖南张家界,韩国游客望着眼前起伏连绵的千山万峰,发出"这是只有神才能创造出的人间仙境"的由衷赞美,比利时博主一吉徒步四川九寨沟拍摄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英国摄影师深入新疆腹地用镜头捕捉天山脚下的林海雪原……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一条条展示中国山水秘境的视频获赞无数。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冰雪世界的魅力

哈尔滨,作为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被誉为"冰城"。每年冬季,凭借冰雕雪景、冰雪运动等独特文旅资源,这里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2024年2月,加拿大博主史蒂夫和妻子伊凡娜走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映入眼帘的中式古建楼阁、西方城堡、摩天轮、拱门、城墙、滑梯皆由冰块雕砌而成。夜幕降临,这些造型华丽、构思精巧的"冰建筑"被灯光点亮,整个景区瞬间变成流光溢彩的童话世界。史蒂夫感叹道:"太酷了,即使我来自加拿大,也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冰雪世界。"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

故宫文化体验

外国游客在故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2025年4月拍摄。通过专业讲解和互动体验,游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和文化。

高铁上的中国之旅

外国游客在中国高铁上欣赏窗外风景,2025年3月拍摄。中国高铁网络覆盖全国,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城市旅行体验。

移动支付体验

外国游客在街边摊体验移动支付,2025年2月拍摄。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高,为外国游客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

书法文化体验

外国游客在文化中心学习中国书法,2025年5月拍摄。通过书法体验,外国游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政策宣传视频

观看以下视频,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政策

重塑国际形象:中国游的力量

04

重塑国际形象:中国游的力量

入境游是国际游客直接、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以民间交流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方式。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报告指出,相比基于媒体的间接信息,基于个人实地体验和互动交流的入境游,为更多外国游客提供了身临其境体验广袤中国的机会,比媒体传达更为直观可触,更有助于塑造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外国游客对华认知

社交媒体上的"China Travel"热潮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China Travel"迅速成为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热门话题。据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China Travel"相关话题在TikTok、Instagram等平台上的总浏览量已超过12.7亿次,相关内容互动量超过1.2亿次。

这一现象级的传播效应,源于外国游客真实、自发的分享。他们通过短视频、图片和文字,向全球粉丝展示了一个与西方媒体长期塑造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中国:安全、便捷、友好且充满活力。

来源: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分析,2025年

认知转变:从偏见到理解

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报告指出,入境游正在成为破除偏见、增进理解的有效途径。据环球时报全球调查显示,首次来华的外国游客中,87.5%表示中国与他们之前的想象有较大差异,其中72.3%的差异是积极正面的。

认知转变的关键领域

  • 安全认知:外国游客认为中国比他们想象中更安全,尤其是夜间出行的安全感显著提升
  • 科技发展:外国游客对中国移动支付、高铁等科技应用印象深刻,远超预期
  • 文化体验:外国游客认为中国文化体验比预期更丰富多元,打破了单一文化印象
  • 人民友好度:外国游客表示中国民众比西方媒体报道中描述的更加热情友好
  • 环境质量: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城市环境和自然景观表示满意,尤其是公园和绿化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之前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新闻媒体,那些报道让我以为中国是一个封闭、压抑的地方。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我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国家。人们热情友好,城市干净现代,科技应用领先全球。我的中国之旅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我已经向我的朋友们强烈推荐来中国旅行。"

— 迈克尔·约翰逊,美国游客,2025年4月

"在来中国之前,我对这里的环境问题有所担忧。但当我来到北京,我惊讶地发现空气质量比许多欧洲城市都要好,公园和绿地遍布城市。我甚至在市中心看到了松鼠!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让我印象深刻。"

— 安娜·彼得森,瑞典游客,2025年2月
来源:新华社《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环球时报全球调查

专家视角:民间外交的新范式

曾博伟: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促进了入境游的增长,更向外界释放了中国开放的强烈信号。游客来过中国后会将他们的新认知传播出去,这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形象有很大好处。入境游是国际游客直接、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以民间交流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方式。"

来源:xxxx,2025年

吕越:对外经贸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免签政策不应仅被视为旅游便利措施,而应作为国家形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建立'中国游'体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外国游客的意见建议,持续优化服务体验。同时,应鼓励更多普通中国民众参与接待外国游客,让民间交流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主力军。"

来源:xxxx,2025年

赵萍:日本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

"从商业角度看,免签政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我们建议各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多针对外国游客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如'中国科技体验之旅'、'传统文化深度游'等。同时,应加强支付便利化,让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体验更加顺畅。"

来源:xxxx,2025年

国际形象改善的量化分析

国际形象评分变化 (2023-2025)

75
评价维度 2023年 2025年 变化
安全指数 76.5 94.7 +18.2
科技发展 72.3 91.2 +18.9
文化吸引力 75.8 89.3 +13.5
人民友好度 70.5 92.8 +22.3
环境质量 68.9 85.6 +16.7
总体形象 72.8 88.7+15.9
数据来源:环球时报全球调查 (2025)

对华好感度区域分布

区域 对华好感度 较2023年变化
非洲 84% +12.3%
拉美 72% +15.7%
金砖国家 71% +14.2%
发展中国家 70% +13.5%
东盟 68% +16.4%
中东 63% +12.8%
欧洲 49% +18.6%
发达国家 47% +17.3%
数据来源:环球时报全球调查 (2025)

在社交新媒体国际传播空间中,传播结构去等级化,受众更愿意认同和接受个人之间的"链接",因而国家形象的传播也更有赖于多元主体的塑造。入境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的真实体验,比官方宣传更具说服力,正在重塑全球公众对中国的认知。

— 光明网
《过境免签背景下社交新媒体助力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数据来源:环球时报全球调查,2025年

外国旅客采用240过境免签落地合肥采访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新政策很方便,也很有用!”Elyse表示,她趁着放假期间,和朋友们来到合肥旅游,她将在2月5日离开中国前往其他国家。“合肥很美,我去了骆岗公园,尝到了合肥的煎饼小吃,我感觉非常棒!”-数据来源(澎湃新闻)

240政策助力山西旅游

中国日报网太原12月19日电(记者 朱兴鑫) 中国近日全面放宽优化后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停留活动区域,包括借助《黑神话:悟空》游戏火爆的山西省。

团队成员在天津机场边检站实地工作

在实地与外国游客的交流之中,通过240前往中国旅游的外国旅客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方便的政策。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天津的传统文化和美好景色。(来源:环球时报)

天津机场边检站为韩国游客办理入境

在天津机场每天都会有来自韩国的KE805航班,韩国游客占比航班旅客为70%,交流得知他们很喜欢来中国旅游。

带动经济与旅游业发展

07

情景模拟:外国人入境中国全流程

通过本模拟系统,您可以体验不同身份的外国人使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中国的全流程,包括准备阶段、入境流程、停留期间和出境流程。选择您想要体验的角色,跟随步骤指引,了解整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智能问答:解答您的免签政策疑问

08

智能问答: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本智能问答系统可以回答您关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各类问题,包括适用国家、所需材料、活动范围、注意事项等。您可以直接输入问题,或点击热门问题标签,快速获取准确答案。

国家移民管理局:免签政策的坚实保障者

06

国家移民管理局:免签政策的坚实保障者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口岸服务、通关效率和配套保障方面的系统性创新与不懈努力。"十四五"期间,国家移民管理局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国际交流交往,主动对接高水平开放布局,探索创新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移民管理新政50余项,为免签政策的高效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移民管理工作总体成就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7月3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移民管理局披露了"十四五"期间移民管理工作的主要成就:

  • 全国边检机关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15.56亿人次,交通运输工具超9800万架(艘/列/辆)次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口岸通关效率最高效的国家之一
  • 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60个,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
  • 累计为中国公民签发出入境证件超过3亿人次,公民持有有效普通护照数量已超过1.6亿本
  • 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公民提供业务咨询服务等超过4.8亿人次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2025年7月30日

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创新举措

优化口岸通关环境

新版出入境边防检查现场标志标识

在全国口岸启用新版出入境边防检查现场标志标识,出入境通关的指示指引信息更加明确,动线更加清晰。

边检快捷通道优化

优化完善边检快捷通道,符合条件的中外籍旅客可以经过全国200多个海陆空口岸快捷通关,15秒左右即可完成边检通关。

"刷脸"智能通关试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湾和拱北口岸试点"免出示证件"通关,不用拿出证件,刷脸即可完成通关,人均通关时间可缩短至10秒左右,效率提升30%。

"一站式"快捷通关

在广东深圳、珠海和广西友谊关陆路口岸,推广出入境车辆边检"一站式"快捷通关,通行效率可以提升60%以上。

口岸服务特色实践

北京口岸服务

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自主研发航班订票预报系统、旅客资料录入自动回填应用程序等8项应用,实现"一键式"完成跨系统信息核验;推出外国人入境卡自助打印和电子登机牌通关等10余项措施,大幅缩短外国人临时入境许可审核签发时间。

上海口岸服务

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加强流量监测,"潮汐式"调配警力缩短候检时间;推行"机上填、线上报"模式,优化通关流程。

四川口岸服务

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专设办理区,提供24小时"随到随检随签"服务,发放双语提示单。

广州口岸服务

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联动机场等单位,深化"边检+出入境+N"执法协作,做到"24小时随到随办"。

湖南口岸服务

湖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实行一站式服务,推行入境卡提前申领、预审等举措,缩短候检时间至30分钟内。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人民公安报等官方报道

口岸通关数据成效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3个月成效
880.5万人次
同比增长 34.9%
数据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2025)
过境免签入境人数增长
68.7%
政策实施3个月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人民公安报 (2025)
重庆江北机场口岸增长
35%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2025)

重点口岸增长情况

北京口岸

享受到240小时过境免签便利的入境外国人数较政策发布前同比增长13.3%

成都口岸

享受到240小时过境免签便利的入境外国人数较政策发布前同比增长119.5%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

享受到240小时过境免签便利的入境外国人数较政策发布前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64%

湖南口岸

长沙和张家界口岸享受该政策的来华外国人数量超过长沙口岸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近9年来的总和

游客真实反馈

"政策真的很便利!"3月19日12时,韩国旅客朴女士与家人搭乘航班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经移民管理警察快速审核办妥240小时过境免签手续,她对此赞叹不已。

— 朴女士,韩国游客,2025年3月

"我从未见过如此高效便捷的入境流程。从下飞机到完成入境手续,只用了15分钟。边检人员专业友好,指示清晰,让我感到非常舒适。"

— 亚历山大·米勒,德国商务人士,2025年2月

"深圳湾口岸的'免出示证件'通关体验太棒了!我只需站在设备前,系统自动识别我的身份,整个过程不到10秒。这种科技感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确实在引领未来。"

— 伊莎贝拉·罗德里格斯,西班牙游客,2025年5月
数据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人民公安报等官方报道

10天,看见美丽中国

07

最新新闻报道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自实施以来,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以下为近期与政策相关的权威新闻报道,展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国际影响。

最新焦点

2025年6月1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将印度尼西亚公民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使适用国家总数增至55个。此举旨在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

政策解读
2025-08-01 10:37:07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五年,中国向世界释放了哪些"免签红利"?

几天前,中国首个海港口岸旅客国际中转区——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正式启用。首批来自阿根廷、智利、巴西的客商凭最新免签政策"零盖章"入境,原本2.5小时的中转流程压缩到30分钟以内。这标志着中国免签政策从机场延伸到海港,为中外经贸"最后一公里"按下加速键。

过去五年,中国已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60个,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

阅读原文
市场动态
2025-08-04 08: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签热"持续带火"中国游"(专家解读)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超过3800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上升53.9%。

越来越多境外游客来到中国,品尝美食,欣赏美景,感受一个开放、现代化、充满活力的中国。随着中国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境外游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游"也带火了"中国购"。

阅读原文
社会影响
2025-08-11 09:52
沧州日报

2025"感知中国·世界青年看中国"采风活动走进沧州

8月8日,2025"感知中国·世界青年看中国"采风活动走进沧州,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29名青年在沧州学习武术、参观非遗馆、游览运河,感受古老文化与现代城市的双重魅力。

世界青年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沧州这座城市的古老韵味与烟火气息。"感知中国·世界青年看中国"采风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支持指导,已举办八届。

阅读原文
政策实施
2025-04-09 10:25
中国青年报

免签政策"时间增量"催热中国入境游新业态

54、240、2011.5万,这3个数字精准折射出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优化。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消息,自2023年11月17日起,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2024年12月17日起,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10天)。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快速增长,未来两三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将比较火爆。

阅读原文
国际传播
2025-03-21 16:24
光明网-学术频道

过境免签背景下社交新媒体助力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自2013年1月起上海、杭州、南京陆续获批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2024年12月17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入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

据最新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China Travel"话题爆火,社交媒体助力中国形象传播。

阅读原文
国际反响
2025-01-16 15:00: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免签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游"更加火热(国际视点)

在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年度热词榜上,"中国游"一词名列前十。中国全面放宽优化免签政策,推出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举措,"中国游"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优先选择。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其中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上升82.9%;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阅读原文
旅游热点
2025-01-06 08:50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免签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游"成"热"体验

新年新气象,"中国游"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掀起热潮。在2024年岁末,我国的过境免签又出台新政策,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新增了21个出入境口岸。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5年元旦当天共计180.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8.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3.6%。海南三大机场开通70条境外客运航线,雨林景观、天然氧吧等传统海岛游项目受热捧。

阅读原文

新闻热点图谱

关键词分析
  • 免签政策:72%的报道提及
  • 入境旅游:68%的报道提及
  • 240小时:65%的报道提及
  • 55个国家:58%的报道提及
  • 社交媒体:52%的报道提及
  • 经济影响:47%的报道提及

权威媒体评价

央视新闻:"'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国际社交圈新风尚,'中国游'打开了世界了解认知中国的新窗口、新通道,快乐的'中国行'成为不少外国人的'破除偏见'之旅。"

人民日报:"免签政策不仅促进了入境游的增长,更向外界释放了中国开放的强烈信号。游客来过中国后会将他们的新认知传播出去,这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形象有很大好处。"

光明网:"在社交新媒体国际传播空间中,传播结构去等级化,受众更愿意认同和接受个人之间的'链接',因而国家形象的传播也更有赖于多元主体的塑造。"

首页 故事 政策 体验 印象 数据 实施 报道